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:

13668832366

BR0.05型板式换热器

聚人聚才聚活力——写在四平市“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”圆满收官之际

来源:bob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0-14 18:13:26

  “人才”二字,寥寥数笔,却是活力之源、创新之核、发展之要、强市之基,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资源。

  近年来,针对干部队伍断档、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,四平市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发展理念,下好人才工程“先手棋”,利用3年(2020年至2022年)时间组织实施“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”,统领人才事业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如今已圆满收官。通过政策引才、平台聚才、感情留才,共留引大学生10866人。聚人聚才聚活力,有为有位有底气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筑牢了智力支撑。

  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四平市完善人才引进各项配套保障政策,密集出台《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实施方案(2020-2022 年)》《域外就业的四平籍学子回引行动实施方案》等。同时,制定责任清单,按月调度,将“七项子计划”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范畴,真正压紧压实各方职责,确保各成员单位紧锣密鼓、协同配合,各项政策执行到位。

  强化校地合作,与天津大学、上海交大、吉林大学等51所高校签订《校地人才合作协议》,建立校地合作机制。为四平精细化学品企业与吉林化工学院、美联热工与青岛科技大学牵线搭桥,有效解决技术难题,拓宽合作空间。同时,邀请吉林农业大学、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有关人员来四平调研,开拓校企产学研合作渠道,加大毕业生推荐力度。

  提前布局“回引链”,共开展6批次“走进四平”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为1462名大学生提供市直单位及县(市)区基层单位实习岗位3016个。成立社会实践临时团支部,指导实践学生开展“四个一”活动,实现全流程管理和服务。制作引才宣传片,市委书记郭灵计发出“创业有你 圆梦英城”的诚挚邀请,在全国各大高校网站发布,到30余所重点高校开展校园宣讲,面对面交流,让四平籍学生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和家乡的呼唤。

  在四平工作7年多的黄海洋,是四平市引进的第一批硕博人才,对四平的“引才诚意”很有感触。他说:“四平在引进人才时,注意全方位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、思维方法和性格等,扬长避短,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,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。同时,市委、市政府为硕博人才考虑得十分周到,从生活需求、工作需求到实现自我价值需求,都想到了,让我们大家可以在四平安家、安身、安心、安业,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。”

  逐梦新风起,盛世绽芳华。四平市因事选才、因事育才、因事用才,多措并举,让广大人才干事有舞台,成长有期待。坚持需求导向。围绕八大重点产业、红色教育、乡村振兴等一线重点领域,在全省创新开展“云笔试”“云面试”模式,有效化解3年疫情影响,为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引才1000余人、县(区)级引才700余人,全面优化了干部人才队伍结构,改善了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。

  组织161场线下企业招聘会,引进现代农业、特色装备、食品加工等“八大重点”产业领域人才926人。强化公共服务人才支撑,面向社会公开招聘“社工岗”人员486人,切实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。同时,通过招录公务员、回引域外“四平籍”学子、招聘事业单位、“三支一扶”、特岗教师、乡村振兴专干、驻四平高校生等方式,引进人才6975名,为完善四平市人才战略布局、推进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,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。

  强化基层实践锻炼。将引进的212名基层服务人才选派到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企业一线淬火历练,让他们经风雨、见事面、壮筋骨、长才干。通过校地合作,成立四平农村合作经济学院、组建梨树黑土地干部学院,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98人次。依托市本级创业产业园、创业学院、创业大讲堂培训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,65人成功创业。依托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,与中国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共建合作,吸引大学生来四平开展基础实践、创新科研,帮他们实现成果转化。

  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。市委组织部实行跟踪管理、全程服务,让人才始终在组织的视野内健康成长。用活“人才编制池”,解决落编难、提职难的问题。市县两级分别设立了人才引进服务中心,作为人才编制池。通过改革“收编”、政策“筹编”、管理“调编”、创新“聚编”,四位一体运营,使市县两级“人才编制池”编制总数达到1200个。目前,市“人才编制池”编制数已达到500个,核定处科级职数138个,解决了无编部门引才落编提职难题。现已落编334人,提拔为科级干部87人。针对男生少的实际,实行高校毕业生带编入伍政策,在“人才编制池”内预留全额拨款事业编制,服役两年期满后充实到市直部门工作。共有154 人带编入伍,实现了“双拥”、引才一举两得。

  搭建引才育才平台。加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、中试中心、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创业主体,为科学技术人才创新提供发展平台。经过多年的创新培育,四平市已建设了初具规模的创业创新载体,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户,建有吉春制药等38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建有换热系统中试中心和梅花鹿产品精深开发中试中心2个、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,院士工作站1个、省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6个、省级星创天地3个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,省级科技公司孵化器1个、省级农业科学技术园区1个、道地药材示范基地2个、新型研发机构1个。通过搭建创新平台,为留四平的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。截至目前,该市科研人才共申报国家、省人才计划项目3项;推荐3人申报2020年吉林省“长白山人才工程”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。按照“十四五”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,列入四平市科技领军人才及科技领军团队共51个。

  良禽择木而栖。四平逐渐完备评价考核机制,优化惠才政策、树立优秀典型,坚持以“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”推动人岗相适、人事相宜、人尽其才。

 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。从市情出发,拟定了《关于首批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和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选拔工作方案》,对合乎条件的农业人才,全面进行职称申报与岗位聘任,弱化申报人员学历、年龄、奖项、论文等条件,注重工作实绩。优先选拔推荐长期扎根基层的各类乡村人才,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人才的认定力度。为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,出台了《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七项措施》,从编制储备、职称评聘、评先选优等7方面给予优先考虑,已有27人聘到相应层级岗位、32名“四方面人员”进入乡镇领导班子,干部人才下基层意愿明显提升。

  围绕全市“八大重点”产业,分配60名驻企服务人才,让他们在工厂车间、财务管理、技术设计等生产经营一线接受锻炼,发挥特长,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。围绕乡村振兴,分配84名乡村基层服务人才,覆盖全市19个乡镇26个行政村,充分的发挥涉农专业优势,扎根乡村一线,深度参与乡村党建、环境整改治理、信访维稳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核心工作。优化县乡级领导干部队伍结构,遴选清华大学博士到双辽市任职副市长,择优选派13名硕士学历人才到乡镇任职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等职务,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淬炼升华。围绕社区基层治理,对全国招聘社区服务人才68人,战斗在社区党建、疫情防控、网格管理等最前沿,将理论与社区实际相结合,在战“疫”中深耕基层治理,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。坚持人才驱动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累计举办五期“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”,邀请包括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,中国工程院卢秉恒、李玉院士在内多名院士专家来四平,帮助解决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实现企业转型升级。

  对表现优秀的人才,四平市委组织部在推荐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评先选优、提拔重用、晋升职级职称时,给予一定倾斜,正向激励干事创业。“梨树模式”发起者之一王贵满,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员和“长白山人才域内人才”;卢伟、王宝忠等一批优秀人才被吸收入党、选进村“两委”班子和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。将优秀硕博人才纳入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,目前,共有183名硕博人才被提拔为事业单位副科、15人提拔为事业单位正科、47人调任公务员。突出多维激励,持续增强创新创业内生动能,加大本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,评选表彰了89名“工匠之星”“创新创业先锋”“优秀农村实用人才”。

  在外地企业工作7年后回到四平的李文超,编制落在市工信局,选派到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驻企服务。公司的重点培养、关心照顾,让他最终选择留在企业,现任企业管理中心总监,实现了职业生涯“质的飞跃”。

  四平把人才生态作为最核心的城市生态,把人才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营商环境,着力打造富有四平特色、体现四平温度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

  为域外来四平的引进人才,免费提供为期3年的人才公寓,在指定房地产企业购房享受人才优惠价格。依托“大学生主题社区”,组织“联谊沙龙”,为人才搭建交流交友、婚恋平台。实施“人才金卡”“英才绿卡”制度,在医疗、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方面给予优惠。对子女落户四平的引进人才,给予2000元落户奖励金,已为4批次的122户人才发放子女落户奖励金24.4万元,子女入学就近从优。学子回引和人才配偶是域外在编在岗人员的,根据自己意愿和岗位需求,统筹安排到市县两级相应单位工作,目前,已为40余名“四平籍”学子和引才配偶调转工作。在企业工作或未就业的,采取举办需求对接会等方式推荐就业。对于自主创业的,给予有关政策支持。在政务大厅建立人才引进专窗,开通服务专线,安排专人提供信息咨询、政策解答、业务办理等服务。蒋野和爱人之前在大兴安岭地区工作,后来选择来到四平,根本原因是他的公务员编制待遇不变,还能解决配偶就业等问题。现在,一家人已经在四平扎根了。